全球糧食危機再現,已逼近2008年歷史最高水平。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部分糧食的價格已經破紀錄,去年玉米的價格暴漲了52%,小麥上漲了49%,黃豆上漲了28%。世界銀行的最新統計顯示,從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國際糧價大幅上漲15%,與一年前相比飆升29%。為什么在短短兩三年內,全球糧食價格如過山車似的瘋漲?第二次重大糧食危機的陰影再次逼近?我國會不會受到影響?
看一下西方的媒體分析,羅列的原因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天氣原因、中國印度等需求過大、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等原因,但我認為他們在王顧左右而言它,忽略了最主要的原因:糧食武器論。
第一個原因是中國、印度論。把全球糧食危機的原因歸到新興國家中國、印度頭上一直是美國政府部門的一慣做法,包括2007-2008年的糧食危機,美國政府也是這個腔調。這次危機以美聯儲主席為首的美國高官聲音挺大,他們認為由于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富裕了,對食物的需求旺盛了,所以全球食物價格自然也就漲起來了。最近諾獎獲得者克魯格曼也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附和美國政府的觀點,把糧食危機歸到中國印度頭上?磥碇Z獎獲得者也不事實求是,為本國辯護。還有中國的北方麥區發生旱災,尚在冬季冬眠期,一些國際機構居然說中國握有巨額外匯儲備,中國的糧食減產了,2011年全球糧價必須大漲等。這種國際機構炒作某種因素來獲利一直沒有有效的監管手段。其實臆斷我國北方旱區就一定糧食減產本身就很不科學,因為如果有及時雨,減產的可能性大大縮小。近期華北已連下三場雨雪,那些炒作中國旱情的炒家們是不是該住嘴了?中國與印度人多是不假,但這兩個國家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重視糧食自給的國家,諾大的人口數量單純靠國際市場真的是靠不住的?匆幌陆陙磉@兩個國家的小麥、大米、玉米進出口數據就知道,其實中國與印度并沒有進口多少糧食。所以講這是美國人指鹿為馬的亂摸黑行為。
第二個原因是天氣論。把糧食上漲歸為天氣也是最容易不過的,這樣做就無人去辯解了,因為糧食生產本來就對天氣變化依賴最大。雖然人類已發明各種技術,但一直還沒有從極端天氣導致減產的怪圈中逃脫出來,今年從澳大利亞的洪水到阿根挺的干旱,美國、歐洲、加拿大的大雪,由于氣候變暖使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但問題是去年的全球糧食產量按FAO的統計,玉米、大米都是增產的,只有小麥減產很少,全球糧食供求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另外目前全球的這些天氣變化只能影響到后半年后的糧食產量,因為糧食生產要有一個5個月的生產周期。所以單純地把糧食危機歸為極端天氣也不太合適。
第三個原因是生物能源能占糧說。這個還有一點靠譜,說是美國作為全球玉米最大出口國,用了大量的玉米造汽車燃料乙醇,所以使全球玉米價格處于剛性狀態。由于美國的玉米料乙醇有10%的添加計劃,對全球的玉米需求影響很大。這個因素應該是2007-2008年的那次全球糧食狂漲的主要原因,但這次糧食一直漲,玉米乙醇不應該是真兇。
第四個原因是美聯儲論。這也是美國政府高官一直在否認的原因,那就是美元過濫發行。最近看了不少國際分析,大家都“英雄所見略同”,那就是全球糧食危機是“伯克南血手”造成的。美國想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拚命地大量發行貨幣來刺激經濟,濫發貨幣致美元貶值。但美國高官們顯然是忘記了,美元除了是美國人的貨幣外,它還是國際儲備貨幣,這個國際儲備貨幣一貶值,糧食、石油等資源類產品就被投資者購買用來成為保值增值的工具,就如同中國人要買房保值增值一樣。國際大量的投機貨幣在美元狂貶值格局下,只能大量地購買糧食等資源類產品,由此引起糧食等全球資源類的產品狂漲,對全球經濟會帶來致命的影響。所以美元也應該象全球氣候一樣,必須要保持穩定。但美聯儲顯然私心太重,僅僅為了把美國的經濟搞起色一點就把美元的幣值給改了,把世界其他的商品價格給搞得一團糟,這實在是一個損人不利已的行為。
第五個原因是糧食武器論。我認為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給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那就是美國的“糧食武器論”。美國是全球最核心的糧食供應者,國際糧價也大部分由美國背景的公司主導。此次全球糧食大漲,以美歐為背景的全球四大貿易商A、B、C、D一直主導國際糧食貿易,此次漲價他們應該獲益最大,美國政府也應該收獲不小,中東那些美國一直認為不民主的國家,這次由糧食危機轉型,美國又收獲了“民主果實”,所以講美國應該是此次全球糧食危機的最大獲益者。
由于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耕地,國際大部分的糧食貿易被美國人所主導,美國的玉米出口曾占世界貿易量的60%,大豆的40%,小麥的30%以上。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靠糧價狂漲發了大財,二戰結束后深受國際糧價上漲之苦的美國盟友們包括歐盟,不惜血本投入巨額補貼來自己生產糧食,以免受美國的盤剝。連美國在亞洲最忠實的盟友日本、韓國,其口糧大米一直堅持自己生產,原因就是太不放心唯利是圖的美國糧商。二戰以后的許多年,由于全球各國都重視糧食生產,導致全球糧價大跌,美國農場主損失很大,為了維持國際糧食高價,美國政府拿出許多補貼,讓美國的農場主只要不生產糧食就給補貼,目的就是不想讓糧食生產太多了,價格降下來。在冷戰時美國政府一直對不聽話的國家搞“糧食禁運”,美國政治人對“糧食武器”運用已極為熟練。這次中東國家出現的動蕩,根源很復雜,但其中有一個核心的導火線就是“面包論”和“饑餓論”,突尼斯和埃及這兩個國家主食的小麥主要靠進口,去年全球小麥大漲,該國也順應提高了糧價,糧食是基礎類產品,糧食價格大漲,其它商品價格也跟著漲,加上許多商家囤積,百姓肚子受到威脅,由此引發了大動亂。
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不大,這次的國際糧食危機對我國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如果我國北方的旱情得到緩解,國內糧食供給保持穩定,應該不會受太大的影響。但應警惕的是,去年我國第一次實行多主體收購,中糧、華糧以及一些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也收購了不少糧食,應該防止這些手中握有糧食的公司趁機炒作獲利,擾亂國內糧價。監管部門應該對這些公司的監管。
資料來源:國際財經時報